上海老闸桥

来源:个人图书馆-zzm1008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3-08-01 10:28:48

*苏州河上福建路桥


【资料图】

上海市中心跨苏州河的桥梁如今已经有几十座之多,其中不乏知名度很高的如外白渡桥、浙江路桥等。而我有一阵子却对福建路桥特别感兴趣,前不久还专门来到这里探访一番。究其原因是它与我的祖父关系密切,是祖父由周浦来到大上海的第一个落脚点。祖父在他的简历中写道:1917年2月至1921年1月,入上海老闸桥义和滋纱布号当学徒,业师张蕙史。由此可见,祖父在周浦曹家弄的南汇县立第三公学高小毕业后,即走出周浦越过黄浦江来到上海学生意,时年13岁,学徒期共计4年。

*福建路桥桥面和南堍

今天的福建路桥,由2004年2月开工建设,建成通车于2008年1月3日,是横跨苏州河的主要桥梁之一,其外貌、结构、功效、作用和历史背景等方方面面,俱可在网上查询到。据介绍:福建路桥北起于静安区福建北路天潼路路口,南止于黄浦区北京东路福建中路路口 ,桥长97米,宽20米。福建路桥桥面为车、人行通道,中间车道通行车辆,两边为人行、自行车通道,共布置2条机动车道和2条非机动车道 。福建路桥南北各设有一个人行梯道和残疾人通道 ,并在两岸上跨了北苏州路和南苏州路,形成上下分流的“立交” 。福建路桥在河道中间设有两座桥墩。

*福建路桥两端的北京东路、天潼路一带即旧时的老闸桥地区

福建路桥又名“老闸桥”,而老闸桥不单单是指跨苏州河的一座桥,还是这座桥周围一带的片区名,其历史脉络都清晰可稽。据记载:老闸桥,作为桥名即今苏州河上福建路桥,而作为地名则泛指福建路桥以南至北京东路、以北到天潼路一带的苏州河两岸。据记载,明隆庆四年(1570年)应天巡抚海瑞带领百姓疏浚吴淞江时,在黄浦江入口附近建造了一座闸桥,用以节制潮流。至百年后的清康熙九年(1670年),因闸桥已破败而不可用,就决定在闸桥之西(今成都北路处)重建闸桥,为区分先后两座闸桥,便有了新老闸桥之称,新闸路也是由此而来。

*不同时期的福建路桥(老闸桥)

福建路桥在历史上已有多次改建,并且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福建路桥桥址处原为清康熙年间(1670年)建造的一座三洞石闸,上设浮桥可供行人通过。同治三年(1864年),建成木桥。光绪十一年(1885年)6月,工部局将旧木桥拆除,新建一座7孔木桥,取名老闸桥,新桥于同年10月建成。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因旧桥毁损严重,遂将旧桥拆除重建成长61.6米的新木结构桥,并更名为福建路桥。至1966年,原有木桥被拆除,改建为长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于1968年建成。后因桥遭遇多次船撞事故而变为危桥,2001年,双曲拱桥拆除。新桥2004年2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主桥面完工,期间因种种原因停工,新桥于2007年底竣工。

*1948年和2022年老闸桥地区的航拍图

少年祖父1917年来到老闸桥时,根据记载苏州河上已经是一座光绪十一年(1885年)6月建成的木桥,这座桥的苏州河两岸,便是俗称的老闸桥地区了。那么,他学生意的“义和滋纱布号”具体又在哪里呢?现实中是否还有迹可循呢?答案是否定的。百多年来这里沧海桑田早已旧貌变新颜,但我的好友驿江南还是在如浩瀚沧海的资料中深挖,给我找到了蛛丝马迹,其中可见大致的情况,有商号、人物、地址、电话等信息。最有可能的是1918年版本的“商业名录”中,“义和棉纱号,英租界福建路永成坊365号(北京路相近)·电话 中央1299”。而在1920年的版本中,则载为“义和滋记棉纱号,英租界福建路永成坊365号(北京路相近),电话:中央1299”之记载。而这两个时间点正好是我祖父学生意的时候。还有一处也是张蕙史为经理的“义和磁记”,地址在“美租界北福建路525号(七浦路南)”,该地尽管还在老闸桥地区,却已来到了苏州河北岸,商号中的一字之差和不同的地址,不知是迁址经营了还是另外开设了分号。

*祖父学徒时期张蕙史的义和滋记棉纱号

祖父到上海学生意,进入的是在上海工商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的纱布行业。从驿江南提供的资料中可见,在上海,光是老闸桥地区,就聚集着众多的棉纱布商户,那么其业师张蕙史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呢?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有限,点滴的资料显示,张蕙史是一位较有成就的商人,在上海的棉纱行业中也算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根据驿江南查询的资料,张蕙史之名在上海有影响的《申报》中经常可见。如:“纱业公会选举纪”(1921年1月15日)、“纱业议组交易所纪”(1921年3月11日)、“纱业公会截止同业入会”(1921年3月12日)、“纱业公会大会纪”(1922年3月4日)、“上海纱业公所选举议董”(1922年3月7日)等。在当时上海纱业公所选举的十八位议董中载有其名。

*《申报》所载张蕙史之名

在旧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大多在很小的年纪就通过熟人介绍而去学生意,往往用三四年的时间,能完成学徒期而满师。整个漫长的学徒期想必每一个人的经历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能做到在本行业中立足。所以,在祖父自撰的简历中,称学徒时期到1921年1月结束,猜测这是祖父满师的日子。就这一年的7月,在上海的棉纱业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那就是为了抵制日商控制市场、同时规范华商日常交易行为,当时沪上经营棉纱生产、交易的主要华商如荣宗敬、刘柏寿、穆藕初、闻兰亭等人出资自筹华商纱布交易所。它不仅是旧中国最为著名的六大交易所之一,而且对当时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蕙史当然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是纱布交易所纱部的议董,还是第52号均和号的经纪人。在交易所民国十年第一届的营业报告中,记录着祖父也跟随着业师张蕙史进入了纱布交易所,与郭选青一起成为了52号均和号的代理人。这一年祖父才17岁。

*民国十年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第一届营业报告,52号均和号经纪人为张蕙史,郭选青和李英麟为代理人。

然而好景不长,在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第二年的营业报告中,52号均和号居然在“十一年(1922年)六月五日废业”,此时距交易所开张还不满一年。祖父的简历中称是因为“业师去世,义和滋号停业,本人失业。”可见张蕙史是1922年去世的,这也是驿江南帮我查询资料时感到奇怪的,张蕙史在此后便销声匿迹了。而令我感到奇怪的是,张蕙史的事业难道是因为没有继承人而关门歇业?那义和棉纱号后来还是有存在,当然已更换了经理人。也许只是巧合而同名,也许是就此被转让了。我祖父没有跟随新的东家继续在义和棉纱号工作,同时也退出了纱布交易所的工作,于是在满师一年多后,即失业回到了老家周浦。

*华商纱布交易所营业报告中,张蕙史在第一届时为纱部议董,第二届时均和号于民国11年6月5日废业。

祖父初出茅庐在老闸桥学生意前后有四、五年时间,他不仅熟悉了这个地方,而且还一定会有特殊的感情。在网上寻找福建路桥各个阶段的图片,发现根本找不到那很长时间段存在着的木桥,无论前面的七孔还是后面再造的木桥都无法见到其真面目。对照天地图中1948年的老闸桥和现在福建路桥的航拍图,可明显发现原先最短距离跨越苏州河的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如今为连接北中福建路而几乎是正南北走向了,桥梁的跨度当然也更大了。在祖父的相册中,有一张拍摄于30年代的疑似福建路桥的老照片,我虽然无法确认其一定是,只能当作可能是而发出了。

祖父到老闸桥学生意后,与棉纱业结缘,并且由业师张蕙史带入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在随后的十多年里,经历了“纱交所”的全过程,始终与之共命运,直到抗战爆发而“纱交所”歇业。

*在苏州河上,福建路桥东西相邻的分别是山西路桥和浙江路桥。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饰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