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之光照耀未来——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侧记 世界微速讯
专家学者来到郑州商都书院街贵族墓地考古项目现场实地考察 记者 李焱 摄
(相关资料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既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也是激励中华儿女赓续文明、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
5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举行。来自全国考古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绿城,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碰撞出一个个闪耀着历史光芒的睿智火花。
以史为鉴:寻找未来“答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灿烂的文化宝藏,正如“有源之水”,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研究,一直是百年来中国考古学最为关注的话题。论坛期间,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及全国考古发现新成果、新思考,1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精彩的学术汇报,课题涉及山东、河北、安徽、甘肃、山西、陕西、河南等我国广大地区。
“古都郑州位居中华民族腹心重地,处天地之中。在华夏历史文明起源发展中,以郑州为中心的嵩山地区孕育了连绵不断、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告诉记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郑州地区考古重大发现层出不穷,如新郑裴李岗遗址、郑州商城、郑韩故城,以及近年来获得十大考古发现的唐户遗址、东赵遗址、望京楼遗址、双槐树遗址等,这些重要考古发现不断更新我们对中华早期文明的原有认识,为重构中国上古史、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书写了中国考古史的灿烂篇章。
当前,郑州市正在全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中华文明主题乐园项目前期谋划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据王巍介绍,该项目已初步选址荥阳,未来将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大型沉浸式文化演绎场景,生动讲好“中国故事”。
百花齐放:汲取文明“甘露”
“本届论坛汇报的项目是近3年全国范围内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到初步发展最重要的考古发现,通过此次论坛的交流平台,会对今后河南考古关于中华文明探源重大课题方面起到指导作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多个汇报项目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有些甚至给我们带来颠覆性的认识,让我们对文明的认识更加清晰。
新砦遗址位于郑州新密刘砦镇新砦村,面朝具茨山,南依双洎河。该遗址以富含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二里头文化的“新砦期”过渡性遗存而著称。论坛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春青研究员作了“龙飞凤舞 早期夏都——论新砦遗址为早期夏都”主题报告,认为新密新砦遗址可能为夏代早期都城。
据他介绍,《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详细叙述了五帝的系统及其相互间的血缘关系,夏、殷两代先公及先王的次序,在历史上有很高的权威性。历史学家丁山根据《穆天子传》与《水经注》综合考证认为,夏启居黄台。
“新砦文化应该属于早期夏文化,经过40多年探索,该文化取得了很多新发现,特别在遗址年代、多学科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彰显着新砦遗址是夏代早期都邑。”论坛期间,赵春青还从铸铜业发展、礼器与兵器、高等级建筑材料、社会分化加剧的遗迹、八方来朝的陶器等方面分析认为,新砦遗址有都邑的气象。
守望传承:仰望历史星空
5月13日上午,参加本届论坛的众多专家学者走进位于管城区的郑州商都书院街贵族墓地考古项目现场,穿越时空隧道,实地感受商代王都曾经的辉煌。
在该考古工地,大家认真参观遗址发掘现场,并走进展厅一览此次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黄富成介绍,该墓地是一处中商早期具有“兆域”性质的贵族墓地,对于晚商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兆域制度、贵族丧葬体系具有明确的开创性。其中M2出土的金覆面堪称夏、商考古中的首次发现,为三星堆黄金面具来源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黄金绿松石牌饰与二里头铜牌饰具有明显的文化传承关系。
“书院街墓地是郑州商城70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是阐释商代王都文化内涵的重要原生文化遗存,连同其附近的多组夯土建筑基址,填补了郑州商城内城东南聚落结构形态的空白,这对于研究商代都城建制、郑州商城兴废及其与小双桥遗址的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文化因创新而辉煌,文明因发展而精彩。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能在璀璨文化之光的照耀下奋力书写崭新的篇章。
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