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法勤工俭学:李立三从此步上政治舞台 热推荐

来源:红网 发布时间:2023-05-06 11:27:53

李立三。

湖南醴陵,李立三故居。


(相关资料图)

李立三纪念馆内景。

6月下旬,湖南株洲醴陵城郊立三村,芋园府掩映于一棵古树下,虽年代久远,仍不失古朴大气。这是李立三故居,1891年由其祖父购置,1899年11月18日,李立三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从小,李立三就在醴陵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促使其在成年后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赴法勤工俭学就是他人生初露锋芒的辉煌起点,这使得李立三从一名无政府主义信仰者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同时通过在法期间领导学生运动和华工运动,李立三成为了群众运动的领袖,为其在后来步入中国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从小受革命思想启蒙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自幼聪明好学,读书极有天赋。同时他遇事有主见,从小就显出与众不同。他少年时,适逢军阀混战,国家战火连年,乡间土豪劣绅横行,百姓流离失所。这一切,使得生性活泼的李立三早早萌发忧国之情。

1906年,萍浏醴起义爆发,他在童蒙馆受到“坐间学生”孙小山(同盟会会员)革命思想的启蒙,后将其奉为自己民主主义革命的启蒙老师。李立三在中学时期阅读了许多关于辛亥革命的书刊和孙中山的著作,革命意识逐渐增强。中学毕业后,他回乡执教,随后弃笔从戎,在护国军中担任文书工作,便于接触各类进步报刊书籍,他在回忆中说看到《新青年》杂志就爱不释手。

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也得时任护国军司令程潜的资助,1919年,李立三离开部队,前往北京求学。此时的北京,正是五四运动的前夜,各种新思潮文化如破土的嫩芽茁壮生长,大批有志青年正在积极寻求报国之路。经一些朋友介绍,李立三选择了赴法勤工俭学这条路。于是,他很快进了设在北京西郊的赴法勤工俭学预备班,进修法语。

1919年9月29日,李立三带着父亲为其卖祖田筹集的200元银洋,同徐特立等其他47名赴法学生,登上了博多斯号轮船。轮船从上海起锚出海,这标志着李立三等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钢铁厂打工一天流汗一斗

李立三一行,在大海中颠簸了40多个日夜,于1919年11月12日抵达巴黎。由于语言没有过关,随即进入蒙达尼学校补习法语。此时的李立三,虽然还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为了“创造自由的新世界”!

勤工是实现俭学的手段和方法。李立三先后在法国三峡孟和克鲁邹等地开展勤工活动。1920年初进入三峡孟一家钢铁厂,在翻砂车间当学徒,上班就在熔铁炉旁,面对着白热的铁水,经常要搬动一百多斤的铸件和工具,工作一天流汗一斗。

1921年3月,李立三来到克鲁邹的施乃德钢铁厂做工。克鲁邹是法国一个大型重工业基地,施乃德钢铁厂是法国最大的工厂之一,当时有华工5000多人,勤工俭学学生也很多,被称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的大本营。李立三在这里勤工有半年以上的时间。

正是在坚持勤工俭学的宣传和工读实践中,李立三开始了从无政府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他在三峡孟钢铁厂做工期间,接触到法国工人群众,耳闻目睹了共产主义信仰者的演说和辩论活动,这改变了他的思想认识。

其中对他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他的师傅——一位法国老共产党员经常向他讲述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事情,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介绍他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李立三后来在自述中坦承,正是“在这位师傅和马克思主义书籍的影响下,我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成为群众运动领袖

事实上,赴法勤工俭学会是由李立三、赵世炎等人提议发起并成立。

为加强对在法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运动的领导,以李立三、赵世炎为代表的这一派,曾提议建立“共产主义同盟会”,由于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而称之为“劳动学会”。该会最初的8名成员是:李立三、赵世炎、刘伯坚、吴明(陈公培)、鲁易、袁庆云、周钦岳、熊自难。

1921年3月1日,劳动学会联合勤工俭学讨论刊社、勤工俭学互助社、勤工俭学第一组、勤工俭学互助团等团体,写信给华法教育会,称:会长先生,我们愿意勤工俭学的同仁,因历史的关系,向贵会简明质问:“我们是任何工作都愿做的,而我们的生活问题,迫不及待,贵会能否于最短时期内,对无工者绝对负介绍工作的责任?”

华法教育会于3月4日复信:“今见来书,首先揭明勤工俭学根本主义及同学志愿,无任钦佩,本会自当竭其能力介绍工作,尤望同学速起组织健全之勤工俭学会,始基既固,扩展工期,将来美果实现。”

于是赴法勤工俭学会于3月28日正式成立了,宗旨是本工学主义及互助精神,实行勤工俭学以谋社会之改造,而劳动与互助为勤工俭学会会员共同的信条。赵世炎和李立三是“勤工俭学学会”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成员,而劳动学会又成为“勤工俭学学会”的领导核心。

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的李立三等人,参与发动和领导的最大一次斗争,是进占里昂中法大学。这场斗争最后直接导致了李立三等人的提前回国。1921年,无政府主义者吴稚晖等人,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在国内募捐到40万元,在法国里昂筹建了里昂中法大学。可是正当学校即将投入使用的时候,吴稚晖却突然一笔勾销了中法大学的创办同勤工俭学学生的关系,杜绝了勤工俭学学生入学的强烈愿望。当时有消息传闻,吴稚晖在国内招了有钱有势的官僚贵族子弟100多人,以官费去法国顶替勤工俭学学生入学。同时法国政府也发出通告,宣布自9月15日起停止发给勤工俭学学生维持费,一下子断绝了勤工俭学学生的生路。

在入学无门又断绝生路的双重压迫下,一场矛头直指中法两国政府,争取“求生存、求学权”的政治运动,即著名的“争回里大”运动爆发了。以赵世炎、李立三为首的克鲁邹的勤工俭学学生率先行动起来,在9月5日发表了争回“里大”的《宣言》和《通告》。各地同学立即响应行动起来。《通告》的内容是:一、就各地同学组织筹商办法,选举出办事人员;二、由各处团体产生全体争回里大运动的同盟;三、向法国方面及中国在法各要人运动,向里昂中法大学当事人作正式谈判。这时,在巴黎的勤工俭学学生,响应克鲁邹同学的倡议,组织了各省勤工俭学联合会,并向各地工场学校发去通告,让各地都派代表集中到巴黎,商议他们的生存和求学两大问题。

最终法国当局拿这帮同学没办法,决定将他们押送回国。1921年10月13日,李立三、蔡和森、陈毅等104人便被强行押送回国。

1921年12月中旬,李立三在上海经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赴法勤工俭学成为李立三步入政治舞台的台阶

“可以说,赴法勤工俭学是李立三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一个台阶,不仅完成了立三同志思想上的转变,而且决定了他以后的革命道路和方向。”湖南醴陵李立三纪念馆馆长付文华说。

付文华认为,李立三曾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崇信工读主义,但通过在法国近两年的勤工俭学活动,认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阶级斗争的实质,懂得了共产主义的使命和中国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并且把勤工俭学当作改造社会的手段,与准备中国革命结合起来,实现了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重要转变。

赴法勤工俭学不仅对李立三的思想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从一名无政府主义信仰者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还为其回国领导工人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立三初到法国就参加了法国共产党组织的一次工人大罢工,接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教育。赴法期间在工厂做工,使李立三真切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劳苦和辛酸,更加痛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而且他在三峡孟钢铁厂和施乃德钢铁厂做工期间,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开办华工俱乐部、夜校和出版报纸,在华工中进行革命宣传,积极组织华工运动。这些都为他回国后参加领导工人运动,迅速成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赴法之前,李立三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留法期间,他通过参与领导学生运动和华工运动,锻炼了领导和组织才能,特别是拒款运动和抢占里昂中法大学运动,使其成为了群众运动的领袖。

李立三后来在回忆录中也承认:“那时的确想救中国,但是应该怎样闹革命,是不知道的,后来到了法国,才开始解决这个问题。”

台湾学者陈三井在其著作《新民学会之成立及其在法活动》等书中指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是“由无政府主义者播种,而共产党收获”。李立三无疑具有典型意义。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饰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