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加速时代,我们还能自主掌握时间吗_全球热头条
“如果把社会时钟看作一道光谱,会发现它其实存在多种可能性,而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郑小雪一直在研究时间社会学方面的课题,在她看来,社会时钟是一种社会规范,引导个体按照社会规定的时间顺序上学、就业、结婚、生育等。
(资料图)
00后陈小北(化名)去年12月从英国硕士毕业回国后,便加入找工作的大军。“‘到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是顺其自然的。”陈小北坦言,如果不按社会节奏走,没有在该求职的节点找到工作,很可能因此被“落下”,“失去应届生的身份,可能就没法参加一些招聘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2001名受访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在求职不顺时,48.1%的受访青年打算暂停一段时间让自己喘口气,25.3%的受访青年坦言没有勇气暂停。
郑小雪关注到,在按照社会时钟往前走的人群之外,还有一群在努力跳出“社会时钟”限制的人,他们自称“逆社会时钟者”。“去年6月,我在逛豆瓣时发现有个‘逆社会时钟’小组,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关注这个群体。”在经过观察和深入了解后,郑小雪发现,有些选择暂停社会时钟的人会有很明确的目标,“他们通过短暂的停歇,去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95后李玉(化名)今年考研失利后开始找工作,虽然还没找到,但她表示自己没有特别焦虑。“我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会尽力向这个目标靠近。”李玉计划如果到4月底还没找到工作,就再考一次研。这段时间她准备再学学外语,把没有学透的知识点再看看,也想到全国各地转一转。
调查显示,如果在求职过程中暂停下来,绝大多数受访青年是有规划的。53.7%的受访青年希望学习实用类的工作技能,48.1%的受访青年打算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47.7%的受访青年会审视自己,思考发展方向。其他还有:转变求职目标,创业或升学(42.3%),游山玩水,放松身心(41.4%),找份实习,积累经验(27.6%),当志愿者,做社会公益(26.7%)。“什么也不做,单纯享受生活”的比例仅为4.2%。
郑小雪注意到,那些暂停“社会时钟”的人并不会停很久,“一般是几个月,或者一年左右,就会重新找工作,而且在暂停期间也并不是那么洒脱,因为对个人来说,暂停往往意味着较高的经济成本。”但这并不表示暂停社会时钟就是精英主义的特权,“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节奏,认识到无论是时间还是生活,都存在多重可能性。不要把自己困在某一赛道,或单一的时间维度里”。
郑小雪认为,现在不少人会有时间焦虑,很大原因是只认同时间的一种可能性,比如经常听到的“到某个时间就要做某件事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再不做什么就晚了”等,当没有达到预期时,就会产生失控感、无力感和不确定感。但时间其实有多重“纹理”,有节奏、有顺序、有频率、有时区,“暂停社会时钟不是提倡大家与社会时钟相对抗,重要的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意识到内在的时区,自主掌握时间节奏。根据自己的需求、能力、想法,与社会提供的机遇进行匹配,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实习生 侯中杨
标签: